請先讀民數記第二十章
第二十章靈修感想:
- 米利巴缺水事件、以東人的攔阻與領袖的凋零20:1-29。
- 由於加低斯是個綠洲,所以以色列人怎麼會遇到「缺水」的事呢?學者認為加低斯這個地名可能是指一個範圍比較廣大的地區,包含了一些比較缺水的地方,因此才會發生下一段缺水的記載。
- 會眾在米利巴的爭鬧事件,導致摩西、亞倫無法進入迦南地20:2-13。
- 此處沒有明說摩西和亞倫怎樣不尊上帝為聖,詩106:33似乎認為摩西是說話導致不尊重上帝。事實上,上帝是命令摩西對磐石說話,但是摩西是對百姓說話,還罵了百姓「背叛」,然後擊打磐石兩下。有許多地方與上帝的命令不同。
-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近四十年,幾乎沒有違反上帝的心意,沒想到在這個時候還是難免失敗。當然,這樣的失敗並不影響摩西的地位,只是令人覺得遺憾。我們即使長期兢兢業業,也要小心不要在自己以為強悍的地方失敗。
- 這次摩西會失控,由20:10可以看出摩西覺得以色列人都是「背叛的」,這種心態跟以利亞在(王上19:14-18)顯示的差不多。我們也難免落入這種自己為孤獨的苦毒之中,事實上,我們周圍還常常有「未曾向巴力屈膝」的人存在,只是我們認為只剩下自己一人。其實,我們不會比耶穌還孤獨,不用太過自憐。
- 以色列人希望借道以東進入迦南地,但以東人不肯,以色列人只好讓步 20:14-21。
- 以東地區於西元前4000年就有人居住,西元前2200-1900年文化發展到最高峰,但是1900到1300年有一段文化空窗期,其間貝度音人似乎是此區域的主要居住者。埃及文件於西元前13世紀到12世紀早期才出現過以東這個詞,某些學者認為以東遲至西元前8-6世紀才出現獨立國家的型態。不過(創36:31-39)認為以東比以色列人還早有君王。(只是考古上沒有發現任何證據)。
- 「大道」:「君王大路」,這是指約但河東溝通南北的通商大道,從阿卡巴灣口直達大馬士革。西元前2200-1800就已經存在,且有重兵駐守於沿線。學者認為在亞伯拉罕的時代,從敘利亞前來攻打所多瑪的四王就是沿著這條道路過來的。
- 以色列人在20:17-18中要求使用「快速道路」,直接通過以東國境。這種快速道路可以開馬戰車,騎牲口,軍隊列隊通過,以東王拒絕。20:19改要求使用一般公路,這樣就無法「快速通過」,但是也不能開戰車、軍隊列隊通過,所以可能要對水等以東資源付費。使用一般公路,對以東就比較沒有威脅,因為不能使用作戰陣勢與工具。結果以東王也不同意。
- 儘管後來以色列人沒有穿越以東地,但他們仍向以東人購買所需要的物資(申2:5-6)。
- 亞倫的死亡20:22-29
- 亞倫無法進入迦南地就是因為20:2-13的事件。
- 以利亞撒是亞倫的三子,亞倫的前兩個兒子都已經去世,除了以利亞撒外,還有四子以他瑪。以利亞撒穿著亞倫的聖衣,就表示承接了亞倫的大祭司職位。
默想:
- 那裏跌倒,就要在那裏爬起來,這個定律是我們所熟知的。在屬靈的事上也是如此,有一條很清楚的原則,就是『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,並要悔改。』(啓2:5)我們在甚麽地方失落,就要在甚麽地方尋找,在甚麽地方迷失,就要在甚麽地方恢復,在甚麽事上得罪上帝,就要在甚麽事上悔改認罪,歸向上帝。
- 四十年的飄流生活即將結束,百姓來到了加低斯,因爲『沒有水喝,就聚集攻擊摩西,亞倫。』這是個歷史重演,照理說這樣的事不應當再發生,因爲他們已經經歷上帝那麼多次的保守,應該有足夠的信心把難處帶到上帝面前。然而人內在的軟弱,還是一碰到艱難就暴露出來。這次缺乏事件應該是很嚴重的,越艱難的挑戰,越需要堅定的信心。
禱告:
親愛的主!我們的心如果沒有轉向祢,就會越活越頑固,因為老舊我的營壘越建越堅固了。謝謝你有豐盛的恩典慈愛,不計算我的惡,不看我的無知和愚昧,總是一昧的寬容赦免。求主軟化我的心,讓我的靈裏面有深深的渴慕,是要越來越認識祢,更多的愛祢,直到完全被祢所充滿。阿們。